您好,欢迎访问贵州克林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
研学旅行:内容为王才能走得更远
按照往年,进入11月,我国北方旅游将会逐渐进入淡季,但在不少旅游景区,仍能看到中小学生团队在游览学习。今年以来,伴随研学旅行的火热,越来越多的旅行社、景区与学校对接,适时推出研学旅行产品和线路。但研学旅行热闹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隐患。如何推动研学旅行向好发展,实现既“游”又“学”,11月11日,中国旅行社协会研学旅行分会成立大会上,与会专家展开了讨论。
    研学旅行迎来“春天”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研学旅行人数约为325万人次,市场规模约315亿元。有专家表示,2017年是中国研学旅行发展的元年,未来几年研学旅行在国内将出现井喷式发展,这将是中国素质教育发展的又一大风口。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这是国家层面首次以专门文件推动研学旅行发展。日前,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包括研学旅行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研学旅行在国内旅游界和教育界的话题讨论再次成为热点。
  “此前,教育专家们一直在推动研学旅行纳入综合素质教育课程,虽然北京、上海等教育资源丰富的部分学校自发开展了研学旅行试点,但因为种种原因,很难在全国铺开。现在教育政策向好,旅游业态丰富,都为研学旅行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中国教育学会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教研员冯新瑞说。
  “我们也切实感受到了研学旅行‘春天’的到来。”从事研学旅行导游工作近20年、新当选为中国旅行社协会研学旅行分会会长的高志权感触颇深。“研学旅行分会成立后,将重点解决目前存在的各项问题,开展研学旅行调研和评估,参与制订行业标准,进行行业自律,规范研学旅行市场,建立研学旅行信息网络,加强与教育部门和各学校的交流合作。”
    三大核心问题待解决
  虽然国家政策已经明确方向,但研学旅行发展的具体实施办法和政策措施尚未得到落实。“研学旅行的发展缺乏顶层设计,市场主体复杂,专业化的研学旅行产品标准体系尚未形成,基本处于无规范、无监管的状态。”中国旅行社协会研学旅行分会秘书长张云凤告诉记者。
  据了解,尽管近年来许多研学项目主体开发了职业体验之旅、名校课堂之旅、民风民俗之旅等多种较为新颖的研学旅行产品和项目,但在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等主题思想的体现上仍显不足,旅游项目的参与性、体验性和教育性等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研学旅行产品比较单一,亟须新产品新项目的研发。”张云凤说。
  “此外,随着研学旅行活动的增多,旅游过程中的交通条件、食品安全、消费诈骗等安全因素增多,安全问题如影随形。”北京市芳草地国际学校富力分校副校长景朝霞说,安全问题一直是学校最为关注的事情,需要学校和旅行社等多方格外重视。
    研学是主体,旅行是形式
  从教育角度来看,研学旅行是一门多学科融合的课程。在美国,上午教数学的老师,下午可能教生物,周末还可能带着学生到博物馆讲历史。“而我们国内,学校的教师很难达到这个标准,研学旅行的户外活动还是更多依靠社会资源。这就要求旅行社和导游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与学校的教师一起做好研学旅行。”冯新瑞介绍,目前国内义务教育目标已从学生知识培养向素质培养转变,在研学旅行中,导游员不能仅停留在讲解的层面,而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参与进来。
  这就要求旅行社根据教育目标,为学生量身定制研学旅行线路和产品。厦门建发国际旅行社集团万千研学公司总经理吴翠楠在介绍经验时认为,研学旅行要遵循教育规律,内容为王,可以将目的地景点、学校、旅行社甚至学生等多方联合,需求评估为先,带给学生更多的体验,才能走得更远。不可为了旅行而旅行,流于形式。
  “研学是主体,旅行是形式。”不少旅行社工作人员对此深表认同。“此前,一些自己设计的研学旅游产品只考虑卖点,没有侧重教育功能,市场不温不火。”省内某旅行社负责人说,就目前研学旅行的发展趋势而言,违背教育规律也就违背了市场规律,这就需要旅游和教育行业通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