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认为:步子大、架子低是功夫好的标志。
事实果真如此吗?
老六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低架真的出功夫?》,对拳架过低的弊病进行过分析,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难以做到圆裆、屈膝、松胯,而且容易伤膝关节。
尤其是初学太极者开大步、求低架,不但会出现上述问题,还会留下一些不易修正的后遗症。
太极拳初学者,往往腿力不足。
如何增长腿力呢?
多数人会选择开大步、盘低架,事实上,许多老师也是这样要求的。
对于年纪轻、体力好的学员来讲,这样的要求并不过分,对于快速增长功力大有裨益。
但是,多数太极拳爱好者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相反,选择太极拳作为健身方式的以中老年、体质差者居多,用低身法去要求他们确是勉为其难。
强行开大步,下低架的结果,就是不自觉偷懒:
首先是带重心开步,脚会重重地砸向地面,达不到轻灵的要求。
第二个弊端:由于腿力不足,会不自觉地弯腰翘臀,通过前倾转移重心来确保步幅。
第三个弊端:练某些招式时会用手臂配重,导致动作变形或不到位,比如搂膝时,双手举不到应有的高度。
麻烦的是,上面的坏习惯一旦养成,非常难以改正。
更麻烦的是,腿力不足的缺陷还会被大步的假象所掩盖,导致校正动作时舍本逐末。
那么,已经养成开大步的习惯,而且有弯腰翘臀、带重心开步的问题,怎么办呢?
- 尽量缩小步幅,直起身子打拳。
- 练一下蹲墙功:面朝墙壁自然站立,双脚距离不要超过15厘米,脚尖离墙20厘米左右,自然下蹲,如果没有问题,那就再向前2厘米,循序渐进,每天坚持,直到脚尖贴墙、双脚并拢也能蹲下、起立为止。
第二个方法是一个学员分享的,他利用这种方法成功改掉了弯腰翘臀的毛病。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问:大步小步有什么标准?多大的步幅才算大步呢?
这个问题,显然没有标准答案,因为人的身高不同,腿长也不一样,1.5米的步幅对于姚明来说是小步,对于潘长江来说可能就是劈叉了。
世上无难事,只怕想练好拳的人。
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每个人的步幅大小是有章可循的。
怎么循?
以腿长为标尺——双脚间距超过腿长,就算大步。初学者和腿力不足者,最大步幅不要超过自己的腿长。
有些人可能会有疑问,这么小的步子,练功的效果能好吗?能练出丹田气吗?
没问题!
许多学员,刚开始普遍迈不开腿,练上一段时间之后,都会逐渐放大步幅,降低架子,练出丹田气者屡见不鲜。